这段时间,小米汽车一直深陷舆论风波,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,某些群体说不定也隔岸观火,暗自窃喜。终于在5月22日晚,小米汽车选择用一场发布会来回应所有冷眼和质疑。
相信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样,守着看完了这一场2个多小时的,也是小米上半年最重磅的发布会(同一时间,吉利银河M9、东风L8、深蓝S09也争相发布)。前半段依旧是大家熟悉的数码产品环节,虽然「玄戒O1」芯片意义非凡,但其依旧需要为压台发布的、也是八方来客最为期待的第二款小米汽车——YU7(官方读作「御7」)让路。
在YU7介绍环节,被提及频率最高的单词不是『连夜开会』,而是『Model Y』——地表卖得最好的纯电SUV。发布会期间法拉利贴脸开大的《番外篇》先按下不表,我们就事论事,来看看YU7面对Model Y是否有一战之资本,本篇文章用4300字告诉你答案。
YU7是不是「升高版」SU7?
关于YU7外观的讨论,从几个月前YU7实车图首次曝光时就没停过,当时车圈纷纷炸锅:这不就是SU7的SUV版吗?雷军在发布会上直面了网友的疑问:『小米YU7不是简单的「SU7升高版」,而是一台由内而外大不同的小米汽车首款SUV。』
通过今天的发布会对外观展开了更细节的解读,我们发现,YU7的设计确非『新瓶装旧酒』,设计师在家族化设计的基础上,往YU7这碗『饭』里埋了不少『肉』。
4999mm车长搭配3000mm轴距,这组数据直接把YU7钉在中大型SUV的定位上。但真正让颜值控兴奋的,是那组堪称变态的比例参数:3倍轮轴比、2.1倍轮高比、1.25倍宽高比。这是什么概念?简单说,这车有着媲美保时捷CayenneCoupe的低趴姿态,更夸张的是680mm超长L113,这可是传统豪华品牌用来彰显旗舰身份的独门绝技。
在SUV上谈风阻系数?小米直接甩出Cd0.245的逆天数据。为了这个数字,工程师在YU7身上开了10组贯穿式风道,光是前脸就藏着19个导流口。
最终,YU7全车做了40多组风阻优化,才得到了Cd0.245的终版成绩单,好处就是,对比优化前,其CLTC续航增加了59km,效果拔群。
虽然风阻上Model Y的Cd0.23略胜一筹,但YU7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更显「暴力美学」。
首先,小米SU7标志性的「水滴大灯」设计在YU7上也迎来全新突破,YU7创新性地采用镂空式水滴大灯——灯组上半部分以镂空工艺打造,内部风道与前舱盖空气动力学通道无缝衔接,成为同级唯一实现车灯风道一体化设计的车型。这一革新不仅让灯组造型更显锋锐,更升级了180°超广角照明系统,夜间横向视野覆盖范围提升40%,兼顾美学设计与功能性突破。
小米YU7的光环尾灯在家族化设计基因上实现突破性进化,以更简洁的立体造型与功能分区重构,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视觉符号。相较于SU7,YU7尾灯采用转角下压设计,完美适配SUV高车身比例,尾部轮廓更显沉稳与力量感。
同时其延续SU7的顶级配置——搭载632nm超红光光源(豪车专属波长),夜间点亮时红光穿透力提升30%,即便在复杂车流中也能瞬间脱颖而出,将科技美学与安全警示功能深度融合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相比SU7的半隐藏门把手,YU7进行了重新设计,做成了全隐藏式。但门把手并非常见的弹出式,而是做成了电动内翻式(可以参照我的同事大雷在YU7解说视频中的演示),解锁时自动收进去,行车时自动翻回,既保留了车门型面的优雅,又避免了传统隐藏式门把手的冬季结冰尴尬。
车色车漆方面,小米YU7本次亮相三种颜色,除了上面展示的宝石绿和钛金属色,还有一款熔岩橙的配色。老实说,以往在车身配色环节,我都会表达自己最钟意哪一款,但今天的三组配色,我只想说『小孩才做选择』。
内饰配色方面,YU7依旧是带来了三种方案:分别是浅色系的松石灰,以及深色系的珊瑚橙、暮影蓝。材质方面,小米YU7的高频接触内饰面100%软包覆盖,并获得OEKO-TEX一级国际认证,达到婴儿能直接碰触的标准,同时座椅应用Nappa牛皮包覆。这个环节我个人倾向于白色,不知道各位喜好如何?
在座椅配置上,小米YU7前排采用主副驾双零重力座椅,一键躺倒,同时搭配10点式按摩,贴合人体背部经络穴位,同时主驾零重力座椅采用12层结构,兼顾包裹性和支撑性。
不过相较于中规中矩的前排,YU7的后排反而给到我更多的惊喜,他居然能做到100°-135°的电动调节,范围相当之大,同级罕见。
OK,以上就是见仁见智的设计环节,接下来的部分才是YU7和Model Y短兵相接的客观较量。
「人车家」全生态:小米降维打击
本次YU7的发布会正式带来了大家期盼已久的内饰,虽然已经被曝的七七八八了,但依旧有很多新料。
先说内饰最重磅的部分——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XiaomiHyperVision。虽然会让人联想到拥有类似设计的阿维塔,但两者并非同一事物。你以为它是一块屏幕,不,它其实是一块投影。
首先,小米天际屏由3块MiniLED屏幕构成,基于「全景曲面投影技术」将信息投射至前风挡下方黑区。
整个显示区域宽度达1.1m,贯穿在前挡玻璃下方,分辨率达到超视网膜级的108PPD,峰值亮度高达1200nits。通过集成超黑显示涂层与畸变矫正算法,实现反射率SCE<1%、透光率≤0.01%、畸变率<1%,达成近乎无畸变、无重影的显示效果,强光环境下画面无透光干扰,逆光场景依然保持清晰可见。
其次,小米天际屏针对全车用户需求差异化设计,支持个性化信息展示:
· 驾驶时,时速、导航等核心数据可直投主驾视野正前方;
· 副驾可独立调取音乐卡片显示歌词,实现沉浸式K歌体验;
· 转向过程中,盲区影像自动投射至最佳视野区域,无需低头查看中控屏;
· 开启辅助驾驶时,主驾侧界面自动切换为SR实时路况界面;
· 切换驾驶模式时,屏幕联动显示动力参数与空气悬架状态,直观呈现模式特性。
· ……
这套显示系统一共提供仪表、多媒体、时钟天气、地图导航等5类信息卡片,支持用户自定义组合,可玩性相当高,其本质是一个根据你的需求全局智能联动的交互系统。
在后排,YU7还配备了一块可移动控制屏,可实现控车、导航、音乐等体验。加上前排靠背可支持扩展的两块操作屏,YU7车内可实现五屏联动,我当然不是说屏幕越多越好,而是小米互联的根源优势在「人车家」全生态链路的打通。
可以说,包括前半段各种产品在内的整场发布会,都是为「人车家」全生态服务的。
你可以想象一下,当你的手机靠近车辆自动解锁,空调、座椅记忆自动调节;米家检测到你的YU7离家仅1km,便会自动开启家里的小米空调、扫地机器人为你接风洗尘;你的语音不仅是用来控制车的,也能用来控制家里的一切,甚至能遥控无人机拍摄,是不是很爽。
此外,Model Y的电子架构依赖多个独立ECU,而YU7的四合一域控制器将智驾、座舱、整车控制、通信模块高度集成,控制器数量减少75%,OTA升级最快仅需15min(Model Y约30min)。骁龙8Gen3座舱芯片的算力,也胜过Model Y的AMDRyzen。
相比之下,Model Y的生态整合则局限于特斯拉自有体系,虽然支持部分第三方应用,但无论软硬件,与带小米的「全家桶」的YU7相比,显然有些代际差异了。
三电、续航、底盘:YU7大幅领先
在SU7上,小米展现出的优秀的性能输出和能耗控制就被大家津津乐道,此次YU7车型则进一步实现了三电性能的全面进化。
先看结果,此次小米YU7官宣的三种动力版本的详情如下(至于后面有没有纽北赛道版,我也不敢妄下定论):
· 标准版:单电机后驱配置,搭载96.3kWh电池组,CLTC续航里程835km,0-100km/h加速时间5.8s,峰值功率235kW,最高车速240km/h。
· Pro版:双电机四驱系统,匹配96.3kWh电池,CLTC续航里程770km,0-100km/h加速4.27s,峰值功率365kW,极速240km/h。
· Max版:高性能四驱版本,搭载101.7kWh电池,支持5.2C超充技术,CLTC续航里程760km,0-100km/h加速3.23s,峰值功率508kW,最高车速253km/h。
可以看到,此次YU7搭载的自研的小米超级电机V6sPlus带来了炸裂的性能表现,其采用了分段磁钢技术,最高转速22000rpm,双电机四驱版最大功率508kW(690PS),零百加速3.23s,最高时速253km/h。对比Model YPerformance(零百3.7s破百、250km/h极速),YU7在加速性能与高速稳定性上暂时领先。
此外,在续航表现上,YU7入门版直接给到96.3kWh电池组,CLTC续航835km,而Model Y长续航版CLTC续航为719km。
并且此次YU7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,最大充电倍率5.2C,峰值电压897V,实测10%-80%充电只需12min。Model Y则仅支持400V快充,但V3超充的充至80%需25min。所以在续航和充电效率上,YU7也是领先的。
接下来看底盘操控,这也是特斯拉长久以来稳定好评的强项。此次YU7全系车型标配前双叉臂+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及可变阻尼减振器,Pro版与Max版额外搭载闭式双腔空气悬架系统,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钳、小米智能底盘也没有缺席。
在制动表现上,小米YU7百零最短制动距离33.9m,这个刹车距离和保时捷911相当,也优于Model Y36m左右的成绩。其次YU7的转弯半径5.7m,略逊于Model Y的5.65m。
但相较于Model Y偏硬的悬挂调校,拥有可变阻尼减振器和空悬的YU7显然要游刃有余得多。其可变阻尼减振器调节范围比小米SU7Max提高10%,阻尼带宽更大,实现蜿蜒山路、城市高架、城郊烂路全场景路况覆盖,空悬则支持5挡高度调节、最大上下调节范围75mm,离地间隙最高222mm,同时也可以快速调节空气弹簧刚度,超40%高低刚度差。
综合对比之下,此环节YU7在参数上毫无疑问是更胜一筹的,颇有一番『老子打的就是精锐』的王者风范。不过参数是参数,实际操控感受可能又是另一回事,所以我非常期待后续的动态试驾。
至于辅助驾驶,期待场下PK
在智能驾驶选择上,小米依旧站在了「激光雷达派」这一边,并且全系标配Thor™芯片、1个激光雷达、1个4D毫米波雷达,11个高清摄像头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。
配备的这颗激光雷达在暗光环境下可精准识别异形障碍物,探测距离达200米,功耗降低55%。
配备的这颗4D毫米波雷达,则相比传统3D毫米波雷达新增高度信息维度,分辨率与探测距离显著提升,最远可捕捉200米车辆与100米行人目标,前车急刹时可强化预警能力,雨雾等恶劣天气下仍能有效感知肉眼难辨的交通目标。
此外,为了应对智驾影像系统中的炫光干扰问题,小米YU7全车搭载了7颗超透防眩摄像头,它们采用COB封装与ALD镀膜技术,大幅抑制炫光和逆光干扰,确保图像清晰。
可能是因为身处敏感时期,小米在发布会上并未展开这套硬件加持下的YU7的辅助驾驶能力如何,但从布局上看,其大概率是具备端到端的能力的。至于实际表现,我们也要再等一等后续的实际体验了。
值得警醒的是,坚持「纯视觉派」的Model Y虽然FSD入华后严重水土不服,但相信通过后续OTA的不断优化,其能力依旧不可小觑。毕竟马斯克前两天在卡塔尔经济论坛上还强势表态『仍将执掌特斯拉至少5年,除非我去世了』,所以我对『钢铁侠』的『贾维斯』依旧抱有期待。
小米YU7,是鲨鱼,还是鲶鱼?
作为小米汽车的『第二颗子弹』,YU7的野心,绝不止于『干翻Model Y』。
虽然YU7嘴上处处对比Model Y,但车圈里以销冠Model Y马首是瞻的一众车型,无一不慌了神,毕竟SU7来的时候,大家都以为小米和特斯拉打起来,能『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』,哪晓得最后竟是『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』,啊多么痛的领悟:说着对标Model 3,却锤死了一帮无名小卒。
此番小米YU7的到来,依旧是是穿上了两套马甲:一套是鲨鱼,一口一个小朋友,最后『赢家通吃』;一套是鲶鱼,把市场的水搅浑,开启『百家争鸣』。无论是哪一种,对手的压力都是巨大的。
最后,大家关注的价格,雷军在发布会上回应:『19万9不可能,对标Model Y的配置,卖到30几万差不多』。但依照雷氏营销的定律,我觉得这大概率又是『烟雾弹』,等到7月正式上市,再搬出来『连夜说服高管』的真香价格也不是没有可能。所以躲在Model Y身后的对手们,醒醒吧,YU7收你们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