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2时代还未尽兴,L3时代就要来了吗?
从岚图的视角,确实是这样。4月16日,岚图正式发布了L3级智能架构——天元智架。它将分为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——“青云”;L3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——“鲲鹏”。
与此同时,岚图汽车CEO卢放还在发布会上宣布,岚图首款得到天元智架赋能,具备L3智驾能力的战略产品,将是品牌首款全尺寸大六座SUV车型。新车目前还没有正式名称,内部项目代号为“泰山”。它的定位是“时代科技旗舰”,“青云+鲲鹏”都将上车。
说回这个“天元智架”,我们注意到这个架构旗下的两个技术分支,它们最核心的标签是:智能与安全。所以它瞄准的,不只是更高阶技术背景下,“人驾与智驾”之间的关系,而是如何提高安全出行的保障。
从这点来看,天元智架给我的第一印象,还挺不错的。
掌控运动能力的“青云”
要想知道天元智架能达到怎样的效果,我们先来看看它都有什么能力。
首先是“青云”这边,它其实更具象在于车辆控制上。如果将一辆车比作运动员的话,那么“青云”相当于控制四肢、关节的肌肉和韧带。
具体的技术上,岚图为“青云”研发了轴向磁通电机,峰值扭矩能够达到680Nm,同时重量仅有28kg,体积仅有9.9L,有点像昆虫界的蚂蚁。
它的原理简单来说,就是磁场方向与电机转轴平行,从磁场运动到动能的转化,速度更快,损耗也比较少。所以这样的电机可以有更高的扭矩,也就是有更强的爆发力。而且由于布局优化,所以自然也更轻更小。
那么轴向磁通电机装车之后,至少会有三个好处:瞬时动力更强;动力输出控制可以更细腻;可以节约更多空间,放其他零部件,或释放给座舱空间。不过相对的,这种电机的制造工艺、生产一致性要求也比较高。因此这类电机通常只在类生物机器人、风力发电、电梯、飞机、船舶等行业上普及,汽车行业只有法拉利、柯尼塞格这样的超跑厂商才愿意用。
在实用层面上,岚图为这款电机研发了轴向磁通四电机分布式驱动,将电机布置在四个车轮端,让每个车轮都可以进行矢量控制,90%的扭矩响应时间都小于50ms,系统综合输出扭矩可以达到2720Nm。
搭载这套四电驱系统的车型,可以轻松进行原地调头、圆规调头、快速脱困等动作。另外还是别忘了“细腻控制”,这套四电驱系统搭配先进的电控系统,可以让车辆的动力实现更细腻的“收放自如”。
如果说轴向磁通电机是足以掀起技术时代更迭的技术,那么“青云”体系里的其它技术分支:全主动悬架、线控制动、线控转向、后轮转向、数智融合底盘、全向主被动融合安全防护,都还算是本世代技术进化的结果。
所以这些技术我们就讲讲特点和效果。岚图的全主动悬架是双阀连续阻尼可调减振器+空气弹簧+800V高压电液泵+主动道路预瞄系统的组合。它对悬架软硬、支撑强度、车身平稳度和舒适度的控制会更好,还能通过预瞄系统接入高阶智驾辅助系统,有更早、更准的预判。
比如与轴向磁通电机配合,可以主动让四个车轮离地,“跳过”障碍物;悬架具备41000N的最大举升力,满装满载的情况下,也能有效抑制车身振动传递至车内;可以进行10次/秒超高振频无级调节控制,200mm最大悬架升降行程,0.5s即可完成调节。
岚图的线控制动技术可以实现四轮独立全时电控,制动响应时间从传统液压系统的150ms,加快至100ms以内。让制动减速度有5%的提升,百公里制动距离缩短1.8m以上。同时它还有满足ASIL-D的双冗余设计,以及较低的后期维护保养成本。
线控转向技术的话,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没有生硬的机械连接,换成了更轻快和灵敏的电信号,可根据驾驶场景调整转向比。效果主要是低速小转向更灵活、细腻,高速行驶转向更加沉稳。同时转向柱伸缩范围可以达到200mm,好处有两个,一个是可以让方向盘“消失”,还有就是没有中间轴之后,有空间设计更多防碰撞结构,增加安全空间。
岚图的后轮转向角度为5°-10°,最大齿条力超过14KN,响应时间控制在100ms以内,稳态误差可以控制在0.1mm以内。它在高速时,可以保持稳定;低速的时候,可以做更精确的“微操”,让转向更加灵活。
“青云”最后两个分支,是整合度很高的体系。这个数智融合底盘,能够将底盘、车身、动力、制动、悬架等板块结合起来。而且在融合度上,这个底盘系统可以从横向、纵向、垂向,三个维度,进行交互式融合。也就是说信号能以六个方向进行传达,这也让车辆很多功能,从被动变主动,进而提高车辆舒适度、安全度、驾驶乐趣,以及成为高阶智驾辅助和主被动安全系统的基础。
对,就是岚图的全向主被动融合安全防护,它在前面“数智融合底盘”的基础上,增加高阶智驾的传感器、预瞄系统,及相应算法。其实以往很多品牌,很多车型也都有相同的传感器、预瞄和算法,却没有“数智融合底盘”。所以岚图有了这个组合以后,当车辆前、后、左、右,以及底部出现危险的时候,这套安全防护系统都能及时发现,并做出保护动作。
比如发布会现场演示的,有车从侧面过来要撞上之际,测试车竟然会略微升起即将被撞一面的车身,用更坚固的横梁来抵御撞击。还有当车辆快速驶过石子或遗撒的时候,这套系统可以及时抬高车身,从而顺利越过它们,避免电池或底板受到损伤。
小结一下,“青云”这套L3级智能安全行驶平台,里面包含了非常具体的“执行端”技术,涉及电机、底盘、转向、制动。它们真的像“肌肉/韧带”,成为岚图每款车型基础运动能力的保证,也是“鲲鹏”L3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能发挥最大功力的保证。
超700线激光雷达+1KTOPS算力的“鲲鹏”
相比于“青云”,“鲲鹏”更像是运动员的眼睛、耳朵、大脑、思维和意识。
这些器官肯定就是“鲲鹏”的传感器和智驾芯片了,包括4颗激光雷达、12颗超声波雷达、16颗弹性波传感器、5颗毫米波雷达、11颗摄像头;还有两个智驾芯片,累计算力超1000TOPS。
在岚图宣传文案里,有个看似非常“夸张”配置——超700线激光雷达。官方表示,这种激光雷达具备超高点云密度高;相同识别精度,距离更短;相同探测距离,识别能力更强;超过220m超高分辨能力等特点。
对这个“超700线”描述比较常规的理解,应该是4颗激光雷达加在一起,合计超出700线,也就是1颗激光雷达,最起码是175线的水平。相比于市面上128线、100线就算高端,这175线激光雷达已经“遥遥领先”。而岚图这套方案,只有1颗激光雷达是700线,那就更厉害了。这配置,一下就拉高了L3级智驾系统的硬件门槛。
在实际效果上,“鲲鹏”能做到:识别更快、更准,比如100m外识别出一个15cm的物体;更多安全场景应对自如,比如临时施工、事故现场的安全避让;更顺畅的人机共驾,当智驾系统需要人为接管的时候,系统将通过车内灯光闪烁、语音提醒和座椅振动,进行三级递进预警,提醒驾驶者及时接管;最后就是让车辆可以实现场景的扩展和转换。
所以“鲲鹏”L3级智能安全驾驶系统,是未来L3级智能车辆决策层、执行层的保障。而且只有敏捷且知识储备丰富的大脑,才能帮助驾驶者做出正确的判断,以及正确的操作,那“青云”才有用武之地。
安全的克制,创新的疯狂
在全场发布会,以及之后的群访环节上,岚图管理层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:安全。
或许是有“国家队”背景,亦或是企业由上到下的理工男思维,岚图从诞生之初到现在,总给人一种“非常理性和克制”的感觉。岚图的车型,都没有特别夸张的造型,看着就是舒服。岚图的技术,都不会特别炫酷,但总是很扎实和可靠。
所以站在L3时代的门口,岚图并未改变本色。
比如对“L3”的理解,岚图认为,这个阶段不是“自驾”,而是更高阶的“智驾”,机器控制车辆的时间只是增加了,而不是“全覆盖”。而且需要人工接管的时间,提醒的方式,也是需要有缓冲和边界的。
岚图还认为,无论是什么级别的技术和能力,好用、耐用才是检验好坏的唯一标准。这其实也是岚图的另一个基因——以用户为中心,不要炫技,而是为用户所用。
所以或许很多人会有种误解,觉得岚图在各方面的进化,总是慢半拍,有好资源却没在第一梯队里。但只有岚图的用户才知道,他们的车很好开,车里的各种功能,都很好上手。如果让这些用户选,大多数应该还是会投岚图一票。
但是在这样的初心下,岚图对钻研技术创新,却有点“疯狂”。
就拿这次的天元智架来说吧,这是一个集合了几乎所有车辆核心组成部分的方案,有实际的技术和产品,比如轴向磁通电机,700线激光雷达,也有智驾的算法,全向主被动融合安全防护系统等。
而且岚图在研发这些技术的时候,不仅考虑了性能是否更强,效率是否更高,体验是否更佳,还考虑了成本是否足够低,甚至是如何能引领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和迭代。
当这样的克制与疯狂交织在一起,就形成了岚图的智能进化节奏,“慢工出细活”之后的全面铺开,除了让我们惊叹“原来岚图这些年做了不少功课”,也让我们对这些功课的成绩,充满信心和期待。
邦点评
最近“技术发布会”多的看不过来,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宣传自己的技术,多么成体系,多么厉害,多全能,可以征服全球。但沉下心来,好好聊聊如何能让消费者更安全、更稳妥、更舒服地使用智能,享受智能的,非常少。与此同时,也有越来越多车企开始明白,市场除了“卷价格”,如何冷静、克制地看待智能,也非常重要。
这不正好与岚图的行事风格契合上了。虽然在迈向L3时代的过程中,岚图成为了抢先“敲门”的人,但相信开门之后,他们仍然会脚踏实地,稳健地探索高阶智能的应用之道。